The Bridge_ The Life and Rise of Barack Obama - David Remnick 豆瓣评分[7.30]

2019年5月20日

扫描右侧公众号二维码,回复关键字 24015直接获取下载链接

The Bridge_ The Life and Rise of Barack Obama - David Remnick 豆瓣评分[7.30]

下载地址......

文件名称 资源类型 文件大小 下载链接

The Bridge_ The Life and Rise of Barack Obama - David Remnick.mobi
Mobi 1.97 MB
点击下载

图书简介......

就本世纪的美国历史而言,没有比奥巴马的崛起更重要的历史事件了,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位记者或历史学家的著作曾经充分调查奥巴马的生平和经历、或者探讨其崛起背后的远大抱负。如果读者熟悉他本人撰写的成为畅销书的回忆录或他的竞选演说,那么他们就会很清楚奥巴马选择去强调的那些困难和细节。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他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手法娴熟、颜色鲜艳、刻画入微而又出人意料,描述了一位探寻自我的年轻人、一位决心成为首位非裔美国总统的不断崛起的政治家,而作者阐释不断发展的历史事件的意义之天赋可谓无人匹敌。
《桥》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奥巴马传记:描述了奥巴马的悲惨父亲——一位出色的经济学者,他离家出走,最终潦倒离世;描述了他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她十几岁时就生了一个孩子,然后成为人类学家,在印尼生活和做研究;还描述了一系列的精英机构,这些机构让奥巴马接触到了社会紧张局势和各种思潮,从而迫使他想象并为自己确定一种身份。通过广泛采访奥巴马的朋友、老师、导师、毁谤者、家人,以及奥巴马本人,戴维•雷姆尼克为我们展示了一名无依无靠、没有建树、满怀困惑的年轻人的成长路径:他首先在芝加哥担任社区组织者,这一经历不仅影响到他投身政治的激情,也为他提供了基础,由此他进入哈佛法学院,并在那里开始产生更加艰巨的使命感。
雷姆尼克构思巧妙,把奥巴马的政治生涯至于芝加哥历史上令人激动的种族和政治交汇的背景之下,为我们描述了该市复杂的种族遗产如何使得奥巴马在政坛的涉足成为争议的来源和不留情面的战术。
《桥》再度探讨了从奴隶制到民权运动期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奥巴马的追求并非他一个人的追求,而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追求,在这个国家,命运是由那些渴望打造一个与当前生活的现实世界不同的未来的人们决定的。

作者简介......

戴维•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
曾担任《华盛顿邮报》记者达10年之久,期间4年常驻莫斯科。1992年,他加盟《纽约客》杂志。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该刊主编。
他之前出版的关于拳王穆罕默德•阿里的传记著作《世界之王》,1998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1994年,他撰写的《列宁墓:苏联最后的日子》获得普利策奖

目录......


前言:约书亚世代
第一篇
第1章 肯尼亚的牧羊人
就这样,1961年8月4日晚上7:24,小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生于火奴鲁鲁市威基基海滩附近的卡皮奥拉尼妇幼保健中心。出生证上母亲的种族一栏写着“白种人”,父亲的种族则是“非洲人”。而在此之前,安•邓纳姆的这位黑人丈夫并没有向她坦白自己在肯尼亚已经有了妻小。
第2章 夏威夷•普纳荷
雅加达读完4年级后,安•邓纳姆送他登上了一架飞往夏威夷的飞机,让他去跟外祖父母一起度暑假。回忆起这次重新进入夏威夷生活的时刻,奥巴马感觉五味杂陈。当时既有返回美国的激动,也有跟几乎不认识的外祖父母待在一起的孤寂;等待他的还有一份对他人生更重要的礼物——普纳荷学校。
第3章 我是谁?
“他来自一个国际化的世界,来自种族多样、非常具有世界性的夏威夷,然后,来到美洲大陆,结识了一群非裔美国人,他们对种族的感觉更深刻,也更理解奴隶的历史和奴隶在美国的经历。因此,他对种族对于他的个人意义也很感兴趣。这个发现的过程就像是一部成长小说。”
第二篇
第4章 芝加哥•黑人都市
奥巴马来到芝加哥的时候,他已经不仅习惯了自己的名字,而且习惯了自己的种族身份。在南区的工作带给他的是一种更有意义的东西,让他加深了跟非裔社区的联系。他不再是一个想要在黑人学生协会里交朋友的学生。这就是生活,每天与周围的人们自然接触,无论是在海德公园,还是在更南边的贫苦人民中间。
第5章 哈佛•米歇尔
1989年夏天,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聘请哈佛法学院的学生奥巴马担任暑期助理。就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另一位助理:哈佛法学院的毕业生米歇尔•罗宾逊。她被选来担任奥巴马3个月工作的“顾问”。米歇尔也听说过奥巴马这个“能人”的情况。她的工作就是带他去吃午饭,照看他。
第6章 新生活
芝加哥是奥巴马天然的家,那是一个良好的社团,也是开始政治生涯的理想之地。于是他在芝加哥开始了新生活。1992年开始担任律师和教师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和搭档。虽然著书的速度很慢,但他与米歇尔已经度过了法学院期间的分离期。他们现在已在海德公园住到了一起,并且忙活着结婚。
第三篇
第7章 没有任何背景
“他完美地伪装了自己的野心。他始终如一的冷静举止,不露锋芒地逐步展露自己的野心。他对黑人从政奥秘如此知根知底的原因之一,便是他曾对其作过研究并相应锤炼过自己的技能。他没有遵从长辈传承下来的叙事。那不是他自身的一部分。他对许多人有如此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便是他没有那种文化悲情。”
第8章 肤色不够黑?
“我去找我的祖母,对她说我在为巴拉克工作,我们要夺取鲍比•拉什的国会席位。巴拉克已经上了《太阳时报》的头版,我把它拿给祖母看。她抬头用这种眼神看着我,说道:‘他为什么要接替鲍比的位子呢?’有那么一阵子,我无言以对。我想,哦,狗屁。如果连祖母都不能说服去投奥巴马的票,那么我们就麻烦了。”
第9章 我反对的是愚蠢的战争
琼斯知道,奥巴马参议员已形成一种以折衷来达成协议的嗜好。与大多数同僚相比,他可以用更高明的手法同共和党人以及来自州南部的民主党合作。如果议案得以通过,他们便可以将奥巴马的名字以提案人的形式署在上面,这种作法可能会在他谋求竞选更高职位时派上用场。
第10章 这个人我们等待已久
奥巴马也以自己的即席演说给记者和小规模听众群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常会以现在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关于自己名字的小片段导入演说:“大家叫我‘阿拉巴马’。他们叫我‘哟妈妈’。那就是我的支持者们!我是不会说竞争对手是如何称呼我的。”然后他会将自己的个人故事融入社区以及美国未来背景更广阔故事的演说里。
第11章 无畏的希望
他们走出安检门,在向登机口走去时,考利听到他的手机响了。他接了电话。是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会讲英语的助手从莫斯科打来的。自从1991年戈尔巴乔夫从苏联领导人的位子上下台后便管理着一家基金,他听了奥巴马的演说,希望能跟这个年轻人通个话。就这样,后冷战时代里最重要的一位外国领导人在电话那端等候着——奥巴马接了电话。
第四篇
第12章 快跑,巴拉克
去奥马哈后,国会议员奥巴马赢得了世界首富之一沃伦•巴菲特及其女儿苏西的慷慨捐助。在金融巨头巴菲特这样的人面前,奥巴马没有表现出丝毫拘谨,而看来他们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些出众的潜质。巴菲特是这样评论奥巴马:“他是我遇见的最有潜力的人,他的一生将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
第13章 这事儿有戏
在奥巴马的演说中,民权斗争得到了重新包装,不再是以国家的负罪而是以国家的进步的口吻来言说:约书亚一代的崛起,无关黑或白,红皮肤还是黄皮肤。按奥巴马的话说,黑人的自由之争已成为美国的自由之争。
第14章 美国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向孩子们证明,他们的的确确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让我们展示给他们看,美国已准备好接纳巴拉克•奥巴马。就在现在……我希望大家都想象一下那一天的样子——那一天巴拉克•奥巴马宣誓成为总统。想象我们一家人站在就职典礼台上。美国将会以与以往不同的眼光审视自己,世界将会以新的眼光审视美国。”
第15章 冷静的斗士
“他对自己的信心——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以一种根本无法作假的方式传达出来。你要真正扮演一种角色就需要承受极大压力。但在那种压力下没有人能够继续扮演下去而不被压垮。大家都说,他无法承受做一名满腔愤怒的黑人候选人,但问题是他心中并无怒火。如果他心中有怒气的话早就显露出来了。”
第五篇
第16章 是的,我们能行!
40年前的夏天,警察曾经在这所公园里肆无忌惮地殴打反战示威者,直到今天,这个地方最让人铭记的还是当年的暴行。如今就在这里,奥巴马宣布:“变革已降临美国。”大家都很清楚,变革已然来临,而且——要多久?太久了——可谓正是时候。
第17章 白宫,今日格外不同
现在,总统宣誓仪式结束后的午餐会上,为纪念这一时刻,约翰•刘易斯拿着一张纸走到奥巴马面前,请求他签个名。这位美国第44位总统提笔写道:“一切都因你而起,约翰。——巴拉克•奥巴马。”
后记 目标尚远,我们仍需继续前行
致谢

扫描右侧公众号二维码,回复关键字 24015直接获取下载链接

下载地址
城通网盘
密码:8899

admi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