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 豆瓣评分[8.00]

2019年5月20日

扫描右侧公众号二维码,回复关键字 4965直接获取下载链接

少年维特之烦恼 豆瓣评分[8.00]

下载地址......

文件名称 资源类型 文件大小 下载链接

少年维特之烦恼.azw3
Azw3 282.95 KB
点击下载

图书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为了全面展示中国现代文学家的翻译成就,也让读者了解作家的另一个侧面,以及他们思想储备的重要来源,我们编辑出版这套《天火丛书》,选取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在书目的选择上,我们兼顾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在当时的文学影响和作用以及当今读者的阅读要求与口味。
这些耳熟能详的曾经为几代作家提供滋养的名家名著或许你已经读过其他的译本,而这些现代作家的译笔也许生硬而拙朴,鲁迅便曾直言不讳自己的“硬译”,但他们绝不是简单的传声筒,这其中浸润的是执着和真诚,是移来他山之石的责任和使命。这些翻译著作是他们与外国作家心灵交流和对话的通道,是他们观察社会看取人生的窗口,也是他们文化价值取向的坐标。
本书是歌德(1749-1832)二十四岁时的处女作,他起先本打算写成诗剧,但终以四星期的时日写成这样一部抒情的散文诗式的小说,这书是以一七七四年三月初旬脱稿的。
书的内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经验不仅女主人公的绿蒂实有其人,就是男主人公的维特事实上也就是歌德自己。
这书出版后受到热烈的欢迎,但也发生了一种值不得欢迎的副作用——那就是受了陶醉的青年男女每因婚姻不自由即以自杀表示抗议,一时形成了所谓的“维特热”,学维特以手枪自杀者,甚至于多仿效维特死时的服装。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作品。
歌德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他的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1775--1786年他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一事无成。1786年6月他0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葛兹·冯·伯里欣根》是德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历史剧。葛兹原是16世纪德国的一个没落骑士,他曾一度参加农民起义, 后来背叛了农民。葛兹作为一个骑士、作为一个垂死阶级的代表,起来反对现存制度的行动,是骑士阶级对皇帝和封建领主的悲剧性的对抗。但是,在歌德的笔下,葛兹被写成一个反对封建暴政、争取自由和统一的英雄,他深切的同情人民的苦难,斥责争取权利、祸国殃民的诸侯,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剧中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的谴责,对于自由和统一的热烈向往,对于个人反抗的英雄的歌颂,都表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在艺术上,剧中采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方法。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的青年,他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 。但是,围绕他的社会却充满着等级的偏见和鄙陋的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趋势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最后走上了自杀的道路。维特与社会的冲突 ,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通过维特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实,表达了觉醒的德国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它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阵维特热,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第一部发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各国文学作品。
《普罗米修斯》是歌德取材于古代希腊神话的一部诗剧,剧本虽然没有写完,但流传下来的片段已表达出歌德年轻时代的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剧中的普罗米修斯否认宙斯的权利,反对宙斯的专横跋扈,并且要创造和他一样蔑视宙斯的新的人类。维特身上所缺乏的那种坚韧的性格,在这个神话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歌德在魏玛市的最初十年,歌德埋头事务,很少创作。到意大利后,他陆续完成了早已开始的一些作品,写出了《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和《哀格蒙特》等作品,也写了《塔索》和《浮士德》部分章节。
剧本《哀格蒙特》取材于16世纪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斗争历史。哀格蒙特在历史上是一个动摇不定的贵族反对派,歌德把他写成一个为民族的自由和统一而斗争的、受到人民爱戴的英雄。但是他缺乏积极的行动,主张采取温和的手段,最后被处死。剧中仍然保留着狂飙突进运动的革命情绪,但人物的反抗精神已经降低。
《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取材于希腊神话,主人公伊菲格尼亚身处异国,却能以完美的品行、博爱的胸怀感动国王,改变了那里野蛮的风俗,建立人道和公正的准则。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 ,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
《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虽然不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那样引人,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会制度为中心,认为人们只有在为集体福利而积极劳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思想比较开阔、积极。歌德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闪烁着唯物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文坛上独放异彩。《浮士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的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
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粒小珍珠,曾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青年人而喜爱。明白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会使人更加喜爱这部作品和他的作者。
24岁的歌德因公去维兹拉,在出席一次舞会的途中、偶然认识了一个叫夏绿蒂的少女,一见钟情。夏绿蒂是歌德的朋友凯士特南的未婚妻,时年15岁,而凯士特南却31岁。歌德对夏绿蒂十分倾倒,便不顾一切地向她表白了爱情。这使夏绿蒂惊惶失措,她把歌德的表白告诉了未婚夫,凯士特南对此表现的无所谓。歌德知道这个情况,感到十分震惊,为了自己,也为了夏绿蒂,他立即逃回法兰克福,斩断了这不合适的情丝。几个月以后,他的另一个朋友叶尔查林,因为爱上别人的妻子,受不了社会舆论的指责自杀了。歌德知道这件事后,感触很深,使用叶尔查林作原型写了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小说,使他名噪一时。
《浮士德》是歌德的一部代表作,他写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是时他已83岁高龄。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歌德出生于1749年8月28日,逝世于1832年3月22日,他对世界文学宝库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每年逢他的生日,各国文艺界都举行纪念活动。

目录......

扫描右侧公众号二维码,回复关键字 4965直接获取下载链接

下载地址
城通网盘
密码:8899

admin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